第19章
关灯
小
中
大
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
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瞎折腾了。
” 【解析】孔子周游列国看来影响还比较大,以至于农夫都知道了。
而农夫们并不赞同孔子的做法,证明孔子的思想得不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这也是孔子离开叶公处后发生的事情,自己的主张得不到世人的认同,孔子难免有些落寞。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孔子的弟子们也都开始动摇了。
两个农夫也并不是后来历史上所说的高人,不过是两个农夫而已。
当时楚国北部为方城山以北,一向是楚国出兵的必由之地,最近几十年又经历吴国入侵等多番战乱,百姓向往和平安定,希望躲避乱世。
所以,对于孔子这样不好好待在家里,到处折腾的做法很不理解。
【现实解说】改变不了世界,那就适应世界;适应不了世界,那就躲避世界。
改变不了世界而要去改变世界,那就很失败;适应不了世界而去适应世界,那就很痛苦。
5.15(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译文】(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无法奏乐唱歌。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困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 【解析】从楚国出来,孔子带领弟子前往陈国,再去投奔司城贞子。
恰好这时候吴国攻打陈国,楚国起兵来救,整个陈国都是坚壁清野,不是城门紧闭就是逃往深山。
所以,孔子师徒在陈国竟然断了粮,陷入生存危机。
生存危机必然导致的是信仰危机,学生们对老师的信赖产生了动摇,对老师的学说产生了怀疑。
子路是个直性子,因此就来问老师。
孔子很生气,回答得很严厉:你要是对为师产生了信仰危机,你就是个小人。
君子固穷后来成为成语,表达君子即便穷困也不改志向。
穷不是贫穷的意思,而是穷困的意思。
关于这段,《史记》有一段记载,更能说明问题。
“《诗》里写道:‘匪兕(音寺,犀牛)匪虎,率彼旷野’。
不是犀牛不是老虎,沿着旷野快快逃命。
难道我的学说不对吗?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孔子问子路。
“老师啊,是不是您的德行还不够呢?会不会是您的智慧还有欠缺?”子路直性子,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信仰危机。
面对子路的信仰危机,孔子一下子警惕起来。
”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询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
”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
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瞎折腾了。
” 【解析】孔子周游列国看来影响还比较大,以至于农夫都知道了。
而农夫们并不赞同孔子的做法,证明孔子的思想得不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这也是孔子离开叶公处后发生的事情,自己的主张得不到世人的认同,孔子难免有些落寞。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孔子的弟子们也都开始动摇了。
两个农夫也并不是后来历史上所说的高人,不过是两个农夫而已。
当时楚国北部为方城山以北,一向是楚国出兵的必由之地,最近几十年又经历吴国入侵等多番战乱,百姓向往和平安定,希望躲避乱世。
所以,对于孔子这样不好好待在家里,到处折腾的做法很不理解。
【现实解说】改变不了世界,那就适应世界;适应不了世界,那就躲避世界。
改变不了世界而要去改变世界,那就很失败;适应不了世界而去适应世界,那就很痛苦。
5.15(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译文】(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无法奏乐唱歌。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困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 【解析】从楚国出来,孔子带领弟子前往陈国,再去投奔司城贞子。
恰好这时候吴国攻打陈国,楚国起兵来救,整个陈国都是坚壁清野,不是城门紧闭就是逃往深山。
所以,孔子师徒在陈国竟然断了粮,陷入生存危机。
生存危机必然导致的是信仰危机,学生们对老师的信赖产生了动摇,对老师的学说产生了怀疑。
子路是个直性子,因此就来问老师。
孔子很生气,回答得很严厉:你要是对为师产生了信仰危机,你就是个小人。
君子固穷后来成为成语,表达君子即便穷困也不改志向。
穷不是贫穷的意思,而是穷困的意思。
关于这段,《史记》有一段记载,更能说明问题。
“《诗》里写道:‘匪兕(音寺,犀牛)匪虎,率彼旷野’。
不是犀牛不是老虎,沿着旷野快快逃命。
难道我的学说不对吗?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孔子问子路。
“老师啊,是不是您的德行还不够呢?会不会是您的智慧还有欠缺?”子路直性子,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信仰危机。
面对子路的信仰危机,孔子一下子警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