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灯
地回答。

    这个阶段,子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实解说】看上去,有勇无义比有勇无谋的害处大多了。

     3.6(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解析】子路肯定不是最聪明或者最有学问的学生,可是可以说是最勤奋最崇拜老师的学生。

    子路是个非常憨直的人,老师教的知识,如果认为是对的,就去做;如果认为是不对的,那就提出来跟老师辩论;如果吃不准的,也去做,以便证明究竟是不是对的。

     子路是个行动者,这点很好。

     【现实解说】如果活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子路不累死也要发疯。

     3.7(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疲?兄弟怡怡。

    ” 【译文】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相互勉励,和睦相处,可以算是士了。

    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和睦相处。

    ” 【解析】这个阶段,子路已经有了理想,第一个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士,就像如今农民工的第一个理想就是搞到城市户口。

     孔子的回答是针对子路的性格的,子路比较暴躁,跟同学们相处不太融洽,因此孔子要求他懂得包容和友爱。

    这个时候的子路已经得到了老师的喜欢,所以孔子也不再讽刺他,而是谆谆教导为主了。

    而子路的问题也已经比较靠谱,不会让孔子觉得很无厘头。

     不过,这个标准也太低了一点。

    但是话说回来,这个阶段,标准高了子路也做不到。

    关于士的标准,每个人问,孔子的答案不一样;不同的时间问,孔子的答案又不一样。

    孔子的答案总是针对提问者的特点和能力,让提问者既不能轻松做到,但是经过努力又能做到,一步一步引导提问者提升自己。

    这,就是所谓的循循善诱。

     所以,读《论语》不能死读,孔子对每个学生的要求不一样,读者千万不要把自己往上面套。

     【现实解说】要在社会上立足,首先要做的就是和朋友兄弟之间处好关系。

    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没有朋友就没有路。

     3.8(14.12)★★★★★ 子路问成人。

    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译文】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不一定非要这样。

    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难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理想,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 【解析】前面问为士,现在又在问成人,子路的追求和进步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

    孔子很高兴,回答得很认真也很详细。

     在鲁国,臧家一向以聪明著称,臧武仲是臧文仲的后人,名叫臧纥,很聪明。

    身材很矮,鲁国人称他为侏儒。

    臧纥世袭了鲁国的司寇,地位仅次于三桓。

    一年,邾国国君的儿子庶其带着漆地和闾丘逃亡来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