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关灯
需要的那一类,即便你如何出类拔萃也没有用。

    打铁的去应聘包子铺,那是不行的。

    所以,学知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习有用的知识。

     5.8(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s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s能把我怎么样?” 【解析】离开卫国,孔子带着弟子们前往陈国,路过宋国。

    在宋国,孔子与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演习周礼。

    结果被宋国人围观,宋国司马桓?s派人把那个大树砍了,并且准备派人来杀孔子师徒。

    还亏孔子师徒走得快,结果躲过一劫。

    为什么桓?s如此不欢迎孔子?首先,整个周朝,即便是楚国和吴越这样的国家,对周礼在表面上都是或多或少要遵从的,只有宋国是个例外,宋国人在骨子里认为他们还是商朝,他的礼法是商礼而不是周礼,因此,他们对孔子的学说毫无兴趣甚至反感。

    其次,桓?s的仇人,宋国叛逃到陈国的公子辰和公子地在陈国的支持下联手进入宋国的萧地,以此为据点背叛了宋国。

    所以,这时候宋陈之间是敌国,桓?s自然把要去陈国的孔子师徒视为仇敌。

     虽然孔子是宋国公族的后代,他却非常藐视宋国,即便在鲁国和卫国混得再不如意,即便几次路过宋国,孔子从来没有想过去宋国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大致的原因有四点,第一是孔子的祖上在宋国被灭门,仇家华家在宋国是大族;第二是被孔子休掉的前妻丌元氏是宋国人,孔子对宋国人没什么好印象;第三是宋国在国际上实行的所谓鸵鸟政策让孔子瞧不起;当然,最重要的是第四点,那就是宋国人不可能用周礼去治理,即便用周礼,也是宋国特色的“商礼为体,周礼为用”。

     孔子说这句话,应该是逃脱之后说的。

     这句话的感觉非常不好,应该庆幸的时候反而自吹自擂,颇有些阿Q精神的意思。

     【现实解说】这类话少说为好,说多了让人瞧不起。

     5.9(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 【译文】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

    ”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从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称她为吴孟子。

    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我真是幸运。

    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 【解析】孔子经过宋国来到陈国,就住在司城贞子家中。

    大致是看到陈国的政治非常腐败,孔子也没有在陈国从政的念头,而是想找时机去吴国或者楚国。

    司败是陈国的一个官职,相当于鲁国的司寇。

    陈司败就是陈国的司败,原名叫什么已经没有记载。

    为什么陈司败说鲁昭公不知礼呢?鲁昭公时期,吴国开始强大并且与鲁国之间交往频繁,为了得到吴国的支持和保护,鲁昭公向吴国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