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关灯
价,而且这种评价往往是很公正的,即便是国君也是如此。

     【现实解说】任何人的是非功过都应该是由后人评价的。

     7.23(13.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n?n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做事的时候有尊严,出使外国,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看上去固执己见,乍一看像是个小人,大概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解析】这是孔子回到鲁国之后的事情了,这时候子贡已经经商有成,并且经常被鲁国临时聘为特使出使各国,特别是出使吴国。

    孔子很以子贡为骄傲,而子贡也常常来看望老师。

     耻者,羞耻心也,也就是自尊自爱。

    师徒二人闲谈,子贡问起来什么是士,孔子的回答就是:“你这样的就是士啊。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子贡代表鲁国出使过几次,都是圆满完成任务,可以说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的回答没有点名,却是在表扬子贡。

    子贡有些得意,于是问起下一等,孔子则说是曾参这孩子这样的,人人都称赞他孝顺,能力可能不行,品行是没得说的。

    子贡接着问再下一等,孔子就说是高柴、樊迟这样的,很固执很不开窍,但是有原则并且心地不错。

    子贡没法再问了,于是岔开话题,问当政者,孔子气不打一处来,对当政者完全不屑一顾。

     孔子是个老愤青,提起当权者总是很不屑。

     有出息的学生总是被老师喜欢,即使这个学生原本被老师说成是不务正业。

     【现实解说】在学校的时候,听话的学生得到老师表扬。

    毕业之后,有成就的学生得到老师赞扬。

     7.24(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 【译文】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的知识是学习得多了才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穿在一起的。

    ” 【解析】一贯这个词,就来自一以贯之,这个一是什么?历来说法不一。

    其实,一就是某种原理,或者思维方式,或者逻辑方式。

    掌握了这个“一”,就能一通百通,无师自通。

    很多人擅长于自学,就是掌握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