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关灯
小
中
大
帝而言自己的‘另辟蹊径’与急功近利无异,不会有他好果子吃。
可是在皇帝没有培养出下一个只能倚靠朝廷出头的漠北王族血脉前,他有把握自己不会被彻底放弃。
顶多坐几年冷板凳。
还算值得。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万一就是这一次,正好能敲开皇帝的固执。
已经走到这一步,他不许自己缩回去。
容淖听罢,一时无言。
“我方才是在想你如此反对这批火器,会不会破例接受它。
”策棱勾起马鞍旁悬着的皮囊,约摸是带在马上奔波太久的缘故,皮囊系结绞紧,他干脆掏出匕首划断牛皮绳,自里面掏出一物,“请托戴老改造过的,远比寻常火铳轻巧灵活,三眼铳太笨重了,你用应该不算趁手。
” 他说着,刚想把东西递给容淖瞧瞧,又在半途顿住。
铳身不知在何处溅上血,现已干糊成大片血渍。
策棱下意识伸手抹净,可那些血渍干在精雕细琢出来的纹路里,仿佛跗骨之蛆。
他身上没有手帕,尝试用甲衣下的中衣去擦,结果同样不如人意。
容淖从他的窘迫中发现了这点小意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犯傻,策棱像是明了什么,放下甲衣,苦笑一声,“看来是天意了,本想着那批东西恐怕难能长久,若有一件能留存下来护你周全亦算小得圆满。
” 说罢,他一派自然地把东西塞回去。
没有坚持让容淖过过眼,也没再深聊的意思,见千总在前方回身张望,隐含催促之意。
策棱再看看容淖,收起自己那些无用的心思,牵出一个笑,只是很平常地叮嘱,“南下路迢迢,多识草木少识人,好好睡觉,一路保重。
” 车队重新上路,容淖放下竹青窗纱,余光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被渐渐甩在身后。
可容淖眼前,始终浮现策棱方才努力想要擦拭干净火铳那一幕。
青年发躁的眉眼里,有股极致且稚拙的真诚。
容淖恶劣地在心中点评,比起明确自己喜欢一个人,相信别人的真心其实更难。
在权衡利弊之后,为这种无望且显得可笑的爱意去清醒沉沦更是难上加难。
容淖陷在软枕里,耳畔是哒哒马蹄。
早习惯的动静,这一刻却感觉聒噪无比,车厢里闷得发慌,她不由卷起车帘想透口气,鬼使神差往回落了一眼。
青年仍然立在原地目送,背顶着草原七月的烈日,那份赫赫炎炎似乎融进了他的骨子里。
以至于,那种“你回头看我一定在”的眼神太炽热和直白了。
只一眼。
容淖像是被什么东西烫到,轰然点燃,蓦地升起一股冲动,“停车!” 冲动之后是满心茫然。
春山还在外面等待容淖的下一个命令。
容淖静静坐在车中。
听着有马蹄快速靠近车窗。
在沉默中,一只大手自外面微微挑起窗纱一角。
然后,那柄血迹斑驳的火铳被握着膛管递进来一半。
这几年的从军生涯教会策棱,‘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
总是清醒的公主愿意为他停留片刻,足够了。
戴着串珠软镯的细手轻轻搭上火铳手柄。
他们没有触及彼此身体,却于无言中得到默契。
- 八月中,容淖一行终于回到喀喇河屯行宫。
祭奠过五公主后,容淖去探望了太后。
五公主是在太后的寿康宫长大的,祖孙两情谊深厚非旁的孙辈能比,自五公主急病薨逝后,太后成日以泪洗面,还算朗健的老人家不几日便病倒了。
皇帝亲奉汤药,日日晨昏问安。
将进九月万寿节时,太后终于恢复了几分精神。
皇帝心情大好,大手一挥,准备为太后操持一场盛大寿宴。
太后以宫中奉勤克俭为由婉拒,皇帝无奈,只能从简,只让随驾至行宫的大臣与妃嫔皇亲为太后贺寿。
名义是小宴,场面却一点都不小。
行宫中人造出来的水景堤岸、山峦岛屿仿佛一夕之间披上喜意。
太后众星拱月坐在紫光阁中,被众人祝寿的奉承话逗得眉目生辉,合不拢嘴。
这种时候,大孝子皇帝定然在旁作陪,不时凑趣几句,颇有彩衣娱亲的意味。
太后到底上了年纪,又是大病初愈,不多时便口称乏累,回去歇着了。
皇帝今日兴致似乎不错,恭送太后回去后,换了个叠风亭继续听戏,偶尔还会与臣工们点评一二。
容淖坐在女眷席中,听得妃嫔们讨论皇帝心情愉悦的原因。
“听说是漠北叛乱已平。
这次噶尔丹余孽闹得那般汹涌,两地联攻,皇上索性从漠南调去援军,谁知漠北的将士们竟那般争气,援军尚在路上,他们直接血战科布多两日拿下最终胜利。
” 叠风亭那边似乎也正说起漠北平叛之事。
臣工们正在齐声恭喜皇帝,大拍马屁,称乃皇帝庇佑此战才会如此顺利。
容淖面无表情饮下一杯杏花酿,不知喜从何来。
高兴平叛迅速么? 可是本应该更快的。
甚至根本不必征调漠南军队。
不用最后血战取胜。
若非皇帝在察哈尔大捷后,从主将处得知大捷‘真相’,秘密遣使出京直奔漠北,禁用了那批火器,这场平叛之仗早该落下帷幕。
正因皇帝这‘神来一笔’,改变了战场局势,令原本顺利的战局
可是在皇帝没有培养出下一个只能倚靠朝廷出头的漠北王族血脉前,他有把握自己不会被彻底放弃。
顶多坐几年冷板凳。
还算值得。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万一就是这一次,正好能敲开皇帝的固执。
已经走到这一步,他不许自己缩回去。
容淖听罢,一时无言。
“我方才是在想你如此反对这批火器,会不会破例接受它。
”策棱勾起马鞍旁悬着的皮囊,约摸是带在马上奔波太久的缘故,皮囊系结绞紧,他干脆掏出匕首划断牛皮绳,自里面掏出一物,“请托戴老改造过的,远比寻常火铳轻巧灵活,三眼铳太笨重了,你用应该不算趁手。
” 他说着,刚想把东西递给容淖瞧瞧,又在半途顿住。
铳身不知在何处溅上血,现已干糊成大片血渍。
策棱下意识伸手抹净,可那些血渍干在精雕细琢出来的纹路里,仿佛跗骨之蛆。
他身上没有手帕,尝试用甲衣下的中衣去擦,结果同样不如人意。
容淖从他的窘迫中发现了这点小意外,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犯傻,策棱像是明了什么,放下甲衣,苦笑一声,“看来是天意了,本想着那批东西恐怕难能长久,若有一件能留存下来护你周全亦算小得圆满。
” 说罢,他一派自然地把东西塞回去。
没有坚持让容淖过过眼,也没再深聊的意思,见千总在前方回身张望,隐含催促之意。
策棱再看看容淖,收起自己那些无用的心思,牵出一个笑,只是很平常地叮嘱,“南下路迢迢,多识草木少识人,好好睡觉,一路保重。
” 车队重新上路,容淖放下竹青窗纱,余光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被渐渐甩在身后。
可容淖眼前,始终浮现策棱方才努力想要擦拭干净火铳那一幕。
青年发躁的眉眼里,有股极致且稚拙的真诚。
容淖恶劣地在心中点评,比起明确自己喜欢一个人,相信别人的真心其实更难。
在权衡利弊之后,为这种无望且显得可笑的爱意去清醒沉沦更是难上加难。
容淖陷在软枕里,耳畔是哒哒马蹄。
早习惯的动静,这一刻却感觉聒噪无比,车厢里闷得发慌,她不由卷起车帘想透口气,鬼使神差往回落了一眼。
青年仍然立在原地目送,背顶着草原七月的烈日,那份赫赫炎炎似乎融进了他的骨子里。
以至于,那种“你回头看我一定在”的眼神太炽热和直白了。
只一眼。
容淖像是被什么东西烫到,轰然点燃,蓦地升起一股冲动,“停车!” 冲动之后是满心茫然。
春山还在外面等待容淖的下一个命令。
容淖静静坐在车中。
听着有马蹄快速靠近车窗。
在沉默中,一只大手自外面微微挑起窗纱一角。
然后,那柄血迹斑驳的火铳被握着膛管递进来一半。
这几年的从军生涯教会策棱,‘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
总是清醒的公主愿意为他停留片刻,足够了。
戴着串珠软镯的细手轻轻搭上火铳手柄。
他们没有触及彼此身体,却于无言中得到默契。
- 八月中,容淖一行终于回到喀喇河屯行宫。
祭奠过五公主后,容淖去探望了太后。
五公主是在太后的寿康宫长大的,祖孙两情谊深厚非旁的孙辈能比,自五公主急病薨逝后,太后成日以泪洗面,还算朗健的老人家不几日便病倒了。
皇帝亲奉汤药,日日晨昏问安。
将进九月万寿节时,太后终于恢复了几分精神。
皇帝心情大好,大手一挥,准备为太后操持一场盛大寿宴。
太后以宫中奉勤克俭为由婉拒,皇帝无奈,只能从简,只让随驾至行宫的大臣与妃嫔皇亲为太后贺寿。
名义是小宴,场面却一点都不小。
行宫中人造出来的水景堤岸、山峦岛屿仿佛一夕之间披上喜意。
太后众星拱月坐在紫光阁中,被众人祝寿的奉承话逗得眉目生辉,合不拢嘴。
这种时候,大孝子皇帝定然在旁作陪,不时凑趣几句,颇有彩衣娱亲的意味。
太后到底上了年纪,又是大病初愈,不多时便口称乏累,回去歇着了。
皇帝今日兴致似乎不错,恭送太后回去后,换了个叠风亭继续听戏,偶尔还会与臣工们点评一二。
容淖坐在女眷席中,听得妃嫔们讨论皇帝心情愉悦的原因。
“听说是漠北叛乱已平。
这次噶尔丹余孽闹得那般汹涌,两地联攻,皇上索性从漠南调去援军,谁知漠北的将士们竟那般争气,援军尚在路上,他们直接血战科布多两日拿下最终胜利。
” 叠风亭那边似乎也正说起漠北平叛之事。
臣工们正在齐声恭喜皇帝,大拍马屁,称乃皇帝庇佑此战才会如此顺利。
容淖面无表情饮下一杯杏花酿,不知喜从何来。
高兴平叛迅速么? 可是本应该更快的。
甚至根本不必征调漠南军队。
不用最后血战取胜。
若非皇帝在察哈尔大捷后,从主将处得知大捷‘真相’,秘密遣使出京直奔漠北,禁用了那批火器,这场平叛之仗早该落下帷幕。
正因皇帝这‘神来一笔’,改变了战场局势,令原本顺利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