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婚

关灯
◎红罗帐随风摇曳(正文完)◎ 鼓乐渐近,迎亲队伍走入园中,几位夫人探头望下去。

     “哟,谢家公子打小板着一张脸,今儿个总算笑了一回,这身新郎服一穿,可真是貌若潘安!” 崔寄梦把团扇握得更紧了,说笑声近了,阁楼下众人在催新郎作催妆诗。

     她想起当初他在梦中随口念了一句含着她名字的诗,那些记忆叫她不住脸红,又觉恍若隔世。

     谢泠舟一贯清冷的眉眼在婚袍映衬下变得和煦温柔,抬眼望向阁楼,想到里头坐着他的新娘子,没来由地一慌。

     他素来含蓄,作了首中规中矩的催妆诗,但众人显然不好糊弄。

     “来点有意思的!” “新娘子说她不满意!” 在众人起哄下,催妆诗一首比一首大胆,再后来,已肉麻到崔寄梦都忍不住皱眉,直想捂住耳朵。

     实在难以想象,表兄要如何当着众人,侃然正色地念这些诗。

     这大概是清风霁月的谢家郎君迄今为止最难为情的一日。

     千呼万唤,新妇终于走下阁楼。

     罗裙锦衣,珠翠扫额,团扇遮面,清风绕玉袖,晚霞映湘裙。

     拜会过义父义母后,崔寄梦由女扮男装的江闻雪扶着出了将军府,即将跨过门槛时,她忽然回头望了大将军夫妇一眼,透过垂旒,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

     她似乎看到了熟悉的面孔,是阿爹和阿娘,还有祖母。

     阿爹正揽着阿娘的肩膀,朝她挥了挥手,在他身侧阿娘依旧从容,眼中却含着泪。

    而祖母拄着手杖,面上写满沧桑与不舍,却欣慰地朝她挥了挥手,示意她:“不必牵挂,且安心嫁去吧。

    ” 那一刹崔寄梦的眼泪涌了出来,她含泪转身,抬眼望向晚霞。

     若她的亲人们在天有灵,一定能瞧见她此刻身穿嫁衣的模样。

     武卫将军夫妇正立在府门前,看着崔寄梦的手被交到谢泠舟手中,不胜感慨。

    陈将军伸出宽大的手掌抹了一把泪:“要是崔衡还在就好了,每次出征,他都会念叨着家里的小女儿,可惜啊,让我这大老粗沾了他的光,过了一把嫁女儿的瘾。

    ” 他哭得涕泪横流,将军夫人无可奈何笑道:“你既沾了崔将军的光,以后可得代他护好寄梦这孩子。

    ” 大将军眼睛被自个粗糙的手揉得生疼,眼皮扇得扑腾蛾子般:“必须的。

    ” 喜轿前,江闻雪把崔寄梦的手放入谢泠舟掌心:“团哥儿,我妹子就交给你了。

    ” 谢泠舟握住崔寄梦的手,郑重道:“多谢义兄,我谢泠舟此生定不负她。

    ” 他的手依旧微凉,双手相触,两人都很有默契,不由自主握紧双方的手,很快染上对方的温度。

     上轿时,他伸出手替她虚虚遮住头顶,温声道:“小心头顶。

    ” 崔寄梦习惯了如此,内心的紧张因这句话霎时松了不少,她习惯性地像往常一样,轻声道谢:“多谢表兄。

    ” 谢泠舟却未像以往那般回以一句“不必客气”,而是低低笑了声。

     这声笑意味不明,叫她一头雾水。

     迎亲的队伍绕了半座城,终于到了谢府,新娘子在新郎的搀扶下下了轿,跨过火盆后往正堂去。

     崔寄梦来到谢家一年多了,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但今日她有些蒙头转向,等到反应过来时,已拜过高堂。

     礼官高声说“夫妻对拜!”的那刹,夫妻这个字眼从耳边辗转到心里,她的心忽然跳得飞快。

     谢泠舟亦是,看着眼前身披嫁衣的女子,只觉陌生又熟悉,二人缓缓朝着对方低头躬身,随着礼官的一声“礼成,送入洞房”,崔寄梦持着团扇,被众人簇拥着从正堂穿过大半个园子,到了西院。

     她下意识要往皎梨院的方向拐,身侧的谢迎鸢和谢迎雪忙笑道:“长嫂,这边,这边!” 随行众人皆是开怀大笑,一声声长嫂叫得崔寄梦耳尖发红。

     到洞房内,得却扇了,却扇也要作诗,有过早先迎亲时的催妆诗,谢泠舟倒是脸不红心不跳,但这是在人前,崔寄梦却听得羞赧,连扇子都不敢移开。

     最后还是谢泠舟轻轻推开她的扇子,团扇被缓缓拿开,露出一张眉目如画的脸,明眸皓齿,唇若丹霞,长睫低垂时自有一股欲说还休的妩媚。

     谢泠舟静静凝视着崔寄梦,这是他的新妇,今日后,他们便是夫妻。

     该饮合卺酒了,崔寄梦低垂着脸,接过一端系着红绳的酒瓢,与谢泠舟交错着手,缓缓将酒瓢放到嘴边。

    饮到底时,她不得不微微仰起脸,撞上那双含笑的桃花眼,她的心又开始乱跳了,手猛地一抖。

     太要命了,从前亲密无间时,也没觉得表兄这双眼如此勾魂摄魄。

     直看得她心里一颤。

     饮过合卺酒后,喜娘拿着剪子上前,二人发间各取一缕系成结,正所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做完这些,崔寄梦以为总算没事了,低着头,悄然松了一口气,不料从上方稀里哗啦掉下来一堆桂圆花生,撒在他们二人身上,地上和喜被上满满都是,众人边撒,边说着“早生贵子”的吉利话。

     这才算彻底了事,看客识趣地退出去吃酒,留他们二人单独相处。

     即便没有外人,崔寄梦依旧不敢抬头,双手紧张地交握在一块,余光瞧见那道红色身影慢慢靠近,禁不住轻轻抖了一下。

     谢泠舟握住她的手,无奈轻笑一声:“一个月未见,就生分了?” 她急忙解释:“表兄……我没有。

    ” 他又笑了:“还叫表兄?” 是和方才上轿时一样的笑,崔寄梦这才明白过来当时他笑里的意思。

     可那个称呼……她实在是叫不出来,就连在心里默念也会红了脸。

     支支吾吾半天,才憋出一个“郎”字,红唇就被一根白净修长的手轻轻覆住。

     谢泠舟低下头,凑在她耳边:“先欠着,一会回来补上。

    ” 他还要去招待宾客,若现在她喊出来,只怕他出不去了。

     夜色不知何时从周遭合围过来,到了谢府,却被拦了大半,府里灯火通明,丝竹管乐之声不绝于耳,去了前院,谢泠舟敬了一圈酒,依旧面不改色。

     直到明月高悬时,新郎官才被放过。

     谢泠舟步伐平稳,丝毫不见醉意,这得归功于谢老夫人,老夫人说了新婚夜不能把新郎官灌醉,嘱咐底下人在长孙酒里掺了水。

     出了前厅,望着满府的红绸红灯笼,青年眼底变得愈发温柔,正要往西院回去,身后有人叫住了他。

     “兄长稍等。

    ”谢泠屿剑眉微扬,笑道:“恭贺兄长新婚!” “多谢二弟。

    ”谢泠舟颔首,“二弟和王家三姑娘,打算如何?” 长兄如今竟会过问起这些家长里短之事,谢泠屿颇有些讶异,果然兄长和表妹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他们不过是从上元节后开始相处,如今两个人皆变化颇大。

     兄长不再那么冷淡,更有人情味了,而表妹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柔弱不安。

     他释然一笑:“我正是为此事而来,飞雁昨日已离府,要去江南走一走,她说自己自在惯了,不适合作世家宗妇,更不希望让我为了救她而娶她。

    临走前她给兄长和表妹,不对,如今该叫长嫂,她给你们留了新婚礼物,并嘱咐我代为转交。

    ” 谢泠屿将礼物转交给他,又道:“明日凌晨我便要随军出征了,这会叨扰兄长,也是为了道别。

    ” “出征?”谢泠舟微讶,日前西北传来消息,胡族进犯边境,朝中派兵抵御,想必二弟是辞了禁军校尉的职。

     他不免担心:“下决心了?” 谢泠屿笃定点头:“我想出去历练历练。

    且听此次率军的将军说,他麾下有名年轻将领,沉稳能干,数月里屡次立功,一问才知是兄长原先的心腹云飞,我出身世家,在军中待了两年,尚还心浮气躁,相较之下,实在惭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