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四份名单(2)

关灯
“接下来我和你介绍介绍第三个嘉宾,南京汇通当铺老板:陈天顶。

    ”曾养甫似乎口干了,端起杯子来,喝了口水:“这是一个藏得很深的人。

    ” “多深?”杨开忽然觉得,这曾养甫像是个菜市场说书的,每次开口,都很吊人胃口。

     “很深很深,深到连军统的间谍费尽心思,才只刨开了他的第二层身份。

    若不是我义父亲自出马,恐怕这位老油子的第三层身份,得跟他一起进棺材了。

    ” “哦?” “陈天顶,今年五十一岁,明面上是汇通当铺的老板,还是个富绅。

    但实际上,却是方圆五十里‘土夫子’的总瓢把子,主持着南京几大古董市场的营生。

    他的身份是假的,究竟叫不叫陈天顶,至今还是个谜。

    但他在道上的称号,确是叫‘摸金陈’。

    ”曾养甫说道。

     “这家伙还真是富得流油呀,总瓢把子我知道,大概就是首领的意思,但土夫子怎么说?挖泥巴的庄稼汉?”杨开不明所以。

     “不,不!”曾养甫笑着否定:“这土夫子是他们那一行的专业术语,说白了,就是盗墓贼的意思。

    现在战火纷飞,大家都知道中国这块土地里有许多宝贝。

    于是,日本人也在挖,军阀也在挖,这些盗墓贼也在挖,这些年,也不知道有多少古墓遭了毒手。

    土夫子们盗了那些陪葬品,就转手给古董店牟取暴利,一来二去,也就有了自己的一条经营线了,而陈天顶,就是这条线的线头。

    ” “既然知道,你们为什么不抓?”杨开皱了皱眉,说实话,他对这些盗墓贼很是反感,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开始,中国这个可怜的国家就连自己的东西都保不住了。

    几十年来,不知道有多少珍贵的国宝,被传教士和盗墓贼卖到了海外,以至于,中国人连看自己家里的东西,都得去外国的博物馆,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式的悲哀。

     “抓?”曾养甫仿佛在听笑话:“土夫子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常年走南闯北,你抓得完吗?” “与其在那瞎操心,倒不如让他们自己建立一个秩序,也方便我们管理。

    再说,这陈天顶还是挺懂事儿的,每笔交易,税收都一分不差的交上来,而且但凡明器,都只卖给古玩商,绝不卖给外国人。

    所以一直没触碰到我们的底线,久而久之,也就听之任之了。

    ” “言尽于此,这些都只是陈天顶的第一层皮和第二层皮。

    现在我和你揭揭他的第三层皮!”说到这,曾养甫眼神一凛:“这老不死胆儿倒是不小,义父下了大力气去摸底,才发现,他竟和十年前的孙殿英东陵大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东陵大案?!”杨开手中的烟盒落在了地上。

     他很惊讶,这实属正常。

    作为那个年代的人,你可以不知道天气预报,也可以不知道蒋介石和汪精卫,但你却肯定知道孙殿英和他主谋的东陵大案。

     所谓的东陵大案,是指一九二八年秋季,满清皇陵所遭受的灭顶之灾。

    这场灾难损失之大,影响之恶劣。

    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